:::

    學社活動

    :::

    [徵稿啟事] 「分分合合沒關係?」

    其他學社活動
    張貼人:網站管理員公告日期:2018-05-23
     您好!

    2018年台灣人文學社年會預定於1201日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舉行,此次主題為分分合合沒關係?歡迎有興趣的會員共襄盛舉!

     

    2018年台灣人文學社年會徵稿啟事

    分分合合沒關係?


    主辦:台灣人文學社、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
    時間:2018121
    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八樓視聽會議室

     

    「分」作為一個概念、操作和過程,可以是邏輯上的否定、事物的歸類、生命單位的繁衍、空間與地理疆界的劃定⋯⋯不一而足。「分」,也可能是微差異和剩餘無盡的開展,是百家爭鳴,或混亂失序。回顧臺灣學界理論研究的歷程,不論是解構、後現代、後殖民或性別研究一直以「分」(差異)為核心關懷,1990年代後期的批判理論開始談連結、連帶、普世性等議題。不論是南希的「特異多元」(the singular-plural)、德勒茲的「分離和合」(disjunctive synthesis)與綿延(duration),到賽伯格或各物種(人跟機器、人與非人)的差異共生,這樣一股由分到合的思想潮流關照物質各自殊異分流,卻又在潛態的層次中相互連結,在政治的層次上思考共同體如何使差異以各自樣態存在,以及當前新自由主義與資本主義體系底下的抵抗連結。面對晚近全球各地的「起義」和「佔領」行動,我們似乎也需要談分分合合的問題;臺灣當代藝術行動者高俊宏透過《諸衆》、《小說》與《陀螺》三部曲所勾勒的「東亞群島生命鍊」反映臺灣、東京、琉球、香港、南韓濟州島等地各有歷史發展軌跡,卻也都被捲入冷戰、新自由主義和法西斯城市治理的共同命運之中。大眾影像文化則有宮崎駿的動畫(諸如《風之谷》與《魔法公主》)刻劃出人與自然間的交纏,既分離又彼此相連;魏德聖的《賽德克巴萊》則體現賽德克族各群之間雖同屬一個族群卻各自為政,甚至與日人勾結的狀態,而鐮田將軍對於「武士道精神竟在此重現」的慨嘆表露出日人雖與賽德克族人處於敵對位置,卻在戰士精神上有所認同。中台關係、南北韓局勢、脫歐與全球右傾、多元成家等,也都涉及分合的問題。

              我們希望藉由2018年台灣人文學社年會,針對以上研究議題與關懷,就理論、文學、電影、藝術、政治與社會各範疇的分分合合(不限臺灣與東亞),與各領域學者進行交流,歡迎個別發表與組隊發表(以三至四位講者為限)提案申請。請於六月底前將個別發表的摘要(500)或組隊發表的提案(整場主題陳述以及個別講者摘要)寄至twhsociety@gmail.com (郵件主題請標明「投稿2018年台灣人文學社年會」),經籌備委員會審查後,將於七月十五日前公布審查結果。 
    最後修改時間:2018-05-23 AM 8:57

    cron web_use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