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社活動

    :::

    2018年台灣人文學社年會 <分分合合沒關係?>

    其他學社活動
    張貼人:網站管理員公告日期:2018-11-15
      
    時間:2018年12月1 日
    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八樓視聽會議室
    主辦:台灣人文學社、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         




            「分」作為一個概念、操作和過程,可以是邏輯上的否定、事物的歸類、生命單位的繁衍、空間與地理疆界的劃定⋯⋯不一而足。「分」,也可能是微差異和剩餘無盡的開展,是百家爭鳴,或混亂失序。回顧臺灣學界理論研究的歷程,不論是解構、後現代、後殖民或性別研究一直以「分」(差異)為核心關懷,1990年代後期的批判理論開始談連結、連帶、普世性等議題。不論是南希的「特異多元」(the singular-plural)、德勒茲的「分離和合」(disjunctive synthesis)與綿延(duration),到賽伯格或各物種(人跟機器、人與非人)的差異共生,這樣一股由分到合的思想潮流關照物質各自殊異分流,卻又在潛態的層次中相互連結,在政治的層次上思考共同體如何使差異以各自樣態存在,以及當前新自由主義與資本主義體系底下的抵抗連結。面對晚近全球各地的「起義」和「佔領」行動,我們似乎也需要談分分合合的問題;臺灣當代藝術行動者高俊宏透過《諸衆》、《小說》與《陀螺》三部曲所勾勒的「東亞群島生命鍊」反映臺灣、東京、琉球、香港、南韓濟州島等地各有歷史發展軌跡,卻也都被捲入冷戰、新自由主義和法西斯城市治理的共同命運之中。大眾影像文化則有宮崎駿的動畫(諸如《風之谷》與《魔法公主》)刻劃出人與自然間的交纏,既分離又彼此相連;魏德聖的《賽德克巴萊》則體現賽德克族各群之間雖同屬一個族群卻各自為政,甚至與日人勾結的狀態,而鐮田將軍對於「武士道精神竟在此重現」的慨嘆表露出日人雖與賽德克族人處於敵對位置,卻在戰士精神上有所認同。中台關係、南北韓局勢、脫歐與全球右傾、多元成家等,也都涉及分合的問題。


    議程
    9:20~9:45
    報到
    9:45~9:50
    開幕致詞
    黃涵榆(台灣人文學社理事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
    9:50~11:50
    場次一
    主持人:劉亮雅 (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特聘教授)
    發表人:謝世宗 (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
    題目: 反離散或後遺民:華語語系文學論與分合政治的台灣演繹
    發表人:陳皇華 (國立清華大學外語系副教授 )
    題目: 既分且合:魏德聖電影世界中的書信平行架構
    發表人:黃雨婕 (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
    題目: 重劃「新」中國:國共前線與邊境的文學置位
    發表人:王秋今 (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生 )
    題目: 野蠻文明:台灣原住民作家的生態智慧描圖
    11:50~13:10
    午餐
     
    台灣人文學社會員大會
    13:10~14:30
    場次二
    主持人:涂銘宏(淡江大學英文學系副教授)
    發表人:
    施弘尉 (聖約翰應用英語系助理教授 )
    題目: 身體與心靈:《科學怪人》中的新唯物論
    發表人:莊士弘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文所博士生 )
    題目: 世界文學中的「群島思維」:從格里桑的視角
    發表人:吳佩如 (國立中興大學外文系助理教授 )
    題目: 顛覆身體上下的擁抱責任控:論吉浦康裕《帕蒂瑪的顛倒世  界》
    中的合而危一
    14:30~14:50
    休息
    14:50~16:10
    場次三
    主持人:李育霖 (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
    發表人:蔡士瑋 (國立中山哲學所、長榮大學應哲系兼任助理教授 )
    題目: 動物需要彌賽亞嗎?—德希達動物-猶太性友誼政治學初探
    發表人:周志謙 (自由研究者)
    題目: 從綿延到水晶影像:時間意識本身的綜合及其分裂-結晶
    發表人:蔡善妮 (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博士生 )
    題目: 觸感的恐怖距離:何曉玫《默島新樂園》中神聖與生命不分的
        情動能力
    16:10~16:30
    休息
    16:30~17:20
    綜合討論
    主持人:黃涵榆(台灣人文學社理事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
    17:20~
    閉幕
    註:各場次論文發表每人20分鐘。
     
     
    最後修改時間:2018-11-15 AM 10:40

    cron web_use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