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

    2022台灣人文學社年會徵稿啟事

    最新公告
    張貼人:網站管理員公告日期:2022-01-13
     

    2022台灣人文學社年會徵稿啟事 /

     

    主辦單位台灣人文學社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英文學系 

    會議日期2022108

    會議地點台北市大安區金華街1995號淡江大學台北校區

     

    若借用與延伸瑪拉布(Catherine Malabou)的「新傷者」(The New Wounded)的概念來看,我們其實都是某種程度上的「新傷者」,當我們面對已成日常的災難、創傷與意外時,究竟能有何因應之道?創傷事件是否能有創生之力量?

    對瑪拉布而言,創傷破壞了保護之屏障。除了常見的心理創傷外,當代諸多不可預期的意外與災難都成為劃破心理防禦機制的事件,例如911事件與311事件。瑪拉布認為「創傷事件發明了其主體」,她在《意外的本體論》(The Ontology of the Accident)一書中處理了創傷主體或意外主體之存有論的操演,她「強調主體在遭受各種自然或政治的災難或意外所產生的一種主體自我毀形與自我造形的能力」(唐慧宇)。紀傑克(Slavoj Žižek)也認為創傷構成了主體,使主體能夠承擔他自身的「存有之匱乏」(lack of being(蔣興儀115)。因此,創傷主體不只會經歷「摧毀的變形」(destructive metamorphosis),更會經歷接收與創造形式這兩個階段,進而產生「摧毀的造型性(可塑性)」(destructive plasticity)。

    新海誠的《你的名字》是一個有趣的案例,這部動畫是他回應日本311事件的作品,其探討一個有趣的命題,永劫回歸的劫難是否能產生新的結?創傷事件是否能有創生之力量?法國哲學家貝爾納·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則運用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的「社會雕塑」(Social sculpture)概念去闡釋藝術如何成為對抗人類世中失序、混亂與衰亡之力量,體現他對藝術改變社會潛力的理解。面對人類終將死亡的命運,我們是否能不要溫順地走進那良夜,而能在看似排山倒海而來、無法避免的意外與創傷事件中找到抵抗與創生的力量。

    德勒茲(Gilles Deleuze)提出另一種面對創傷與災難的態度。在《法蘭西斯・培根:感官感覺的邏輯》(Francis Bacon: the Logic of Sensation)一書中,他剖析透納(J.M.W. Turner)的畫作並提出一顛覆性的解讀,他認為特納的畫作點出災難的必要性,因為他將畫作成形前的混亂筆觸與線條視為通往創生式畫作的災難階段。德勒茲稱此渾沌階段為「簡圖」(diagram)。更將其延伸到人生中,認為災難其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雖不免引發創傷,卻也能帶來創生之力量。

    放在當代的脈絡中,這幾年來的新病毒、新冠肺炎與新疫情迫使人類集體進化,人類與科技物共同演化,速度超乎想像,例如授課模式的急速變化,從線上授課、分流到混成式教學,各地的會議更直接線上化。從某種角度來看,疫情雖帶來災難,卻也迫使人類集體進化,不僅在教育上促成改變,更擴及政治、社會與經濟等各層面的變化,例如人們開始有機會重思全球化下新自由主義之經濟結構,我們似乎能感受到創傷與創生之雙重性。

    當我們處在人類世的困境中,面對無法逃脫的創傷、失序與滅絕時,傑夫·凡德米爾(Jeff VanderMeer)的「遺落南境三部曲」似乎傳遞一個雖悲痛卻仍帶來希望的訊息:滅絕似乎能帶來創生之可能性。在三部曲中,X禁區裡的生物變異並形成混種,產生多樣性,而人類由於光的折射而產生基因偏移,變異為怪物、人形植物等,怪物化似乎改變了人類世。禁區看似具毀滅性,卻似乎能賦予生態重新復甦的機會,因此,就整個生態系而言,到底是誰的滅絕?誰的創生?   

    綜上所述,本次研討會以「創/傷」為主題,誠摯邀請各方學者、先進與文學愛好者針對此主題發想,共同思考面對災難、創傷與意外的因應之道以及創傷與創生之雙重性。本次會議建議的子題列舉如下,但不限於此,也歡迎其它與大會主題相關的論文投稿。
     

    l   新傷者

    l   摧毀的造型性(可塑性)

    l   COVID-19 之創傷與意外

    l   創傷與創生之雙重性

    l   /

    l   生態與物種的滅絕

    l   文學與電影中的災難、意外與創生

    l   心理創傷

    l   創傷書寫

    l   清創者

     

    本會議接受中文投稿,開放個人與小組(三人)提案發表論文,請於2022315前以電子郵件夾帶Word檔提案申請。
        個人提案者,請準備論文摘要(
    500-800字),並附上個人簡歷(包括學經歷、現職、簡要代表著作目錄、電郵信箱);
        小組提案者請準備整組提案說明(500字以內)以及各篇論文摘要(500-800字/篇),並檢

    附所有成員簡歷。提案請寄:twhsociety@gmail.com  

    郵件主旨:投稿2022台灣人文學社年會

    聯絡人:王子銘

    會議籌備小組將於20224月底前通知審查結果。

     

    重要日期

    摘要截止期限:2022315

    摘要接受通知函寄送時間:20224月底前

        會議日期:2022108 
    最後修改時間:2022-01-13 PM 5:08

    cron web_use_log